“天地之中”是中原先民独特的宇宙观,而与这种独特宇宙观联系最为直接的即是周公测景台,那么周公测景台到底向我们揭示了古人怎样的科学智慧呢?
周公测景台是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它是由石质台座(或称石圭)和矗立上方的石柱(或称石表)两部分组成。“景”通“影”,“测景”实际上指的就是测量日影即太阳照射石柱在地面所形成的投影长度。周公测景台是周朝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周公旦在河南登封市告成镇所主持建造的一种比较规范的用来测量四 时,验证二十四节气的工具,那他为何选择将其建造在河南登封市,又利用了怎样的科学道理呢?
周公测景台与“天地之中”的理念密不可分,“天地之中”从方位上说指的是上天和大地的中间,古时人们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天地之中的“中”字指的是人类,于是“居中为尊”逐渐流行起来,周公认为河南登封市告成镇非常符合“天地之中”这个条件,便将测景台立于此处。
测景台的石柱(石表)经太阳照射后形成的影子会落在石质台座(石圭)上,夏至日时正午投影最短,冬至日时正午投影最长,测景台利用这个原理就能准确测定出“二至二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为制定历法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