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聚族,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石次焉。”白居易的《太湖石记》出现了对太湖石的生动描述,对于太湖石你了解多少呢?
太湖石是中国古代四大奇石之一,因盛产于太湖地区而得名。太湖石的原产地是苏州的西洞庭山,这座山紧邻着太湖,这里所产出的太湖石在江南地区首屈一指,极具代表性。
太湖石分为水旱两种,“水太湖“产于湖中,非常稀少,现在几乎已经找不到这种类型,“旱太湖”产于湖周围的山地之中,棱角分明。太湖石大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它是石灰岩经过岩蚀作用慢慢形成的,即石灰岩中的碳酸钙(CaCO?)经过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经过一系列的溶蚀过程后,由于石体长期经湖水侵蚀,硬度较软的地方侵蚀后会形成形状各异的孔洞,最终形成了太湖石“瘦、透、漏、皱”的特点。
白色纹理即为石英(SiO?),岩石形成的过程中,地下岩浆分泌出来的SiO?的热溶液填充、沉淀在岩石的裂缝中而出现的物质,质地坚硬致密。
太湖石的形成原理及特点我们了解到了这些,其实除了太湖石,被用于景观营造的石头远不止于此,你还知道其他类型的石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