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植物是怎么帮助水体进化的吗?其原理是水生植物根系较为发达,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水中的物质,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且生长速度快,与水体接触面积护不断扩大,在水面形成过滤层,能够有效过滤水中的悬浮颗粒物质。
根据植物与水面的关系,水生植物共可以划分为沉水植物、湿生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五种类型。香蒲摇摇晃晃,荷花亭亭玉立在水面上,这是水体最上层的挺水植物;其下,还有凤眼莲、菱等浮水植物;而在水底,沉水植物金鱼藻、狐尾藻等正在静静的扎根。
水生植物还可以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是一种严重的水体污染,其“罪魁祸首”是氮、磷、钾,这几种元素过多会引起藻类的疯长,从而破坏生态平衡。一些水生植物如芦苇、美人蕉、水葱、菖蒲等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氮、磷、钾元素,这就与藻类形成了竞争,最终致使水体内藻类大面积死亡,最大程度上减少藻类产生毒素对水体的污染,避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
风车草、美人蕉、黄菖蒲、鸢尾等都是十分美丽的水生植物,但它们可不是虚有其表的“花瓶“,园博园通过水生植物类型和方位的恰当配置和管理,形成了湿地系统(如图),配合物理过滤、化学沉淀,植物就可以通过吸收作用去除厕所尾水中的污染物。同时,园博园还引进苦草、眼子菜、海菜花、紫竹翡玹、黑藻等沉水植物,对污染的水体进行自我修复与景观再造,这样绿色环保的处理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还能形成丰富的景观。如此,将水生植物称为“水体保洁员”再恰当不过。净化用到的美人蕉,明艳美丽的黄色花朵不仅为游人带去视觉上的愉悦,还为周围的清洁做出了贡献。
在郁郁青青的金鱼藻的努力之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景象也不再只存在于古书中。
园博园通过植物的利用成功建成了厕所尾水处理系统和水体修复系统,这对水生态系统的构建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对城市水体治理做出了示范,提供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