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曾在诗中道:“问渠那得清如许?有源头活水来。”
但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一个巨大的自然湖泊,在枯水期没有新鲜流水的注入,没有人定期清理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清澈呢?
那就不得不提水体自净了。水体自净就像是水体的免疫功能,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将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的物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句话叫: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物品。对湖水来说这句话也同样适用。能被水中其它生物分解的“污染物“并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因此,想要避免水体污染,一方面我们需要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在可以被净化的范围内,另一面需要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与河流相比,湖泊水域较为封闭,水体更新较慢。对于深水人工湖来说对人工湖来说,提高湖水自净能力主要从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方面进行。物理方法主要有人工引水换水、人工曝气、物理沉降等。一般来说,物理方法耗水耗电,成本较高。化学方法主要是人工投放化学药剂以杀死水中过度繁殖的藻类等。这种方法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久而久之可能会产生耐药的品种,甚至对环境造成另一种污染。生物方法则是建立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利用水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的相互作用,使系统内流入的污染物被自然分解,无需人类的过多干预。这也是目前来说最为科学的方式。
采用人工自然型驳岸,可以使湖泊兼具防洪和生态功能。园博园龙景湖最深可达50米左右。通过填充砾石、种植土作为防渗层,形成植物种植基层,可以起到防治污染地下水的作用。种植鸢尾、再力花、芦苇、狐尾藻等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可以充分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这些植物既为水中的鱼类、贝类提供了生存场所,同时在水中养殖的鱼类等可以将水中藻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