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灵巧可爱的植物,像一群小精灵,它们扎根于各式各样的水域,像是一个个从水里探出来的毛绒绒的小脑袋,它们往往布满了整个水池,像是铺上一张翠绿的地毯。它们就是狐尾藻。
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小二仙草科狐尾藻属植物,又名轮叶狐尾藻,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种加词“verticillatum”意为螺纹。故名思议,狐尾藻状如狐尾,是多年生粗壮沉水草本,拥有发达的根状茎。俗话说“狐狸尾巴露出来了”用来比喻坏行为或坏主意隐藏不住,同时满满的一池的狐尾藻会让人不禁联想到入侵植物水葫芦。所以这狐尾藻到底是“小天使”还是“小坏蛋”?
其实,狐尾藻目前已经大范围应用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狐尾藻的根部可以吸收底质的氮、磷,而茎和叶也能较好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氮磷进入植物可以参与合成植物的结构物质,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和有机物被狐尾藻吸收后可以通过狐尾藻脱毒贮存在狐尾藻体内或被降解。水葫芦对生态造成破坏的一个极大原因是其快速繁殖速度和抢夺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和氧气。而狐尾藻繁殖速度没有水葫芦快,同时狐尾藻不耐寒,冬天地上部分枯死,所以相比于水葫芦而言,狐尾藻更有利于治理污水。但狐尾藻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它的繁殖速度同样很快,可以扎根于水底部的泥中快速蔓延。如果完全不加以管理,狐尾藻同样会快速蔓延,从而影响其他生物生长。所以可以说狐尾藻是一个有点“调皮”的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