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流杯池公园位于酒都宜宾,这里蕴含着厚重历史底蕴的诗酒文化,自古以来,文人多嗜酒,文化中也充满了酒香味。苏轼曾感慨,“诗酒趁年华”,李清照也曾凄凉叹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白更是豪言壮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园博园的宜宾园则以流杯池公园中曲水流觞为依托,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整个宜宾园浓厚的酒文化。但是为什么提及曲水流觞就会联想到酒文化呢?
曲水流觞,通俗来讲就是古人的酒桌文化,同今天的酒桌文化南辕北辙。那时,人们在举行祓楔仪式后,围坐在放置了酒杯的水渠两旁,任酒杯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即兴作诗,否则需饮下这杯酒,以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但是,不同时代的“曲水流觞”有不同的特征。首先,曲水流觞根据人工介入的程度,其表现形式多有不同,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主要由自然石块堆砌成渠,但宜宾的流杯池只保留了自然水体的流畅感,更多体现的是人工痕迹。其次,曲水流觞在尺度上有大尺度和小尺度两种,北魏华林园规模较大,宜宾流杯池却只有约5.33m长。此外,在水渠形式上还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呈中轴对称,如乾隆花园流杯渠,另一种则是完全不对称,如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
然后,曲水流觞作为一个源于自然祭祀活动而来的水石景,基本是低于地面,称为地上曲,但《环翠堂园景图》再现了桌面上的流杯渠,称其为台上曲。
并且,曲水流觞有时受气候影响,经常呈现干曲、湿曲两种状态,例如,乾隆花园的流杯渠。此外,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流杯渠的“曲”的数量也有差别。例如,四川宜宾的流杯池水流九折曲,但潭柘寺的龙虎渠为营造龙虎头图案,曲折的数量增加了许多。最后,由于流杯渠的出入水口位置是由流杯渠的形状、水源以及水的流式决定的,故出入水口有同向和相对两种方向。
从古至今,曲水流觞就备受青睐,只是今天的我们在面对酒时,将其置之脑后,再无从前的儒风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