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古装剧的发烧友,那你一定会常看见石狮子的形象,但你有观察过石狮子通常在什么环境下出现吗?又以什么形式出现呢?其实,目前我们能看到保存最完好的石狮子是在陵墓前为主人守墓的石狮子。
早在先秦时便出现过狮子造型,但真正的石狮子其实出现在汉朝。东汉时期的石狮子均位于陵墓前的神道上,体型庞大,呈行走状。唐代陵墓里的石狮子开始出现蹲姿造型,宛若一个常年值守陵墓的侍卫,强化了责任感。随着时代更迭,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石狮子开始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宋朝的石狮子体型变小,主要呈现蹲姿的造型,脖子上也系上了各式的铃铛,威猛形象不再,增加了其生活性,因此人们开始将其设置在门前两侧。
明清时期的石狮子主要是作为点缀大门的装饰物,它的造型开始变得像家养的动物一样温顺。今天,园博园中的石狮子,有威武强壮的,有憨态可掬的,我们不仅可以在门口可以看见它,还可以在桥头、牌坊等地追踪到它的身影,使用地点更加多样化。纵观石狮子造型的演变,在审美和价值观上,逐渐形成了官狮和民狮两大类,有的地方又称作北狮和南狮两类。北狮粗狂素雅,以故宫石狮子为代表,颈悬响铃,肌肉发达,气势雄伟,底座有繁缛精致的卷叶纹,极具庄严大气,是皇权的象征。南狮玲珑秀美,以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石狮为代表,造型柔和,富有动态变化。目前,湖南、湖北、江西等地的石狮更多的是北狮南狮的混合体,姿态颇具南狮风格,神韵却更偏向北狮。
既然我们可以通过有无鬃毛判断狮子的性别,那我们又如何判断石狮子的性别呢?
首先,若石狮子是成双成对摆放的,那我们就可以根据中国传统的男左女右的文化区分辨,雄狮在左、雌狮在右。然后,我们也可以根据它的造型辨别,雄狮通常脚踩绣球,称其为“狮子滚绣球”,刚健豪迈,展示其威慑力,雌狮则左前爪呈抚摸幼狮的姿态,称其为“太狮少狮”,性情温柔,寓意子孙兴隆。随着时代的发展,石狮子从陵墓逐渐走入我们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