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建筑,底层架空,以柱廊连通,有着中西方特色的装饰花纹,这便是骑楼建筑。那么,什么是骑楼,为
何要称之为“骑”楼,它又有着哪些特点与功能呢?
十九世纪初,新加坡规定在所有建筑物前都必须要有一道宽五英尺,有遮盖的长廊,为来此处经商的人提供场所。而五英尺在马来西亚语中英尺译为“kaki”,闽南话将其读作“脚基”,再加上数字“五”,这种建筑便又被闽南的华侨们传神地称为“五脚基”。在新加坡谋生的华侨回乡建设后,带来了南洋文化的建筑风格,也沿用了建筑底层的“五脚基”。远远看去,这种建筑就像二楼骑在一楼上方,故称为“骑楼”。
海口园的骑楼建筑为南洋风格,有着以下特点:它的廊柱及屋檐装饰着中国传统的回形花纹、吉祥方胜纹、中国结纹样; 同时,它又具有西方古典建筑的特征,如圆形矩形相结合的拱形窗,屋顶有两根迷你的罗马柱;建筑物前的人行道部分修建长廊,走廊上方为二楼的楼层,仿佛二楼骑在一楼上面,故而生动形象地将其称为“骑楼”。那么这种风格的建筑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有哪些功能呢?
骑楼建筑集多种功能为一体。一是它的交通功能:骑楼建筑在底层设长廊,人们穿梭其间,可以遮风挡雨,避免烈日直射,能够适应海口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二是它的商业功能:底层作为商店来使用,有了长廊的存在,不仅可以防止商店被阳光直射,还可以为购物者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三是它的休闲功能,在商铺关闭时,它可以作为街坊邻居们聊天纳凉的场所,夜晚的骑楼,便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博园感受骑楼的时代故事吧!